其实惩罚并不解决问题,反而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思

时间:2021-07-12 10:36:59 来源:互联网作者:小白点击:

导读:   当我们学习了新的沟通方法后,一开始会刻意注意自己的言行,不断的控制自己不要回到老路上。然而大多数家长,有些“吼孩子”的词语已经融入到了日常的言语中,无意
扫描关注公众号

   当我们学习了新的沟通方法后,一开始会刻意注意自己的言行,不断的控制自己不要回到老路上。然而大多数家长,有些“吼孩子”的词语已经融入到了日常的言语中,无意识的就会脱口而出。

  放弃我们熟悉的东西,并不容易。

  不用气馁,不用自责,你应该欣慰,因为在发火后能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情绪,这就是进步,是改变的开始。

  关于惩罚的讨论

  生活中总有这种情况,我们发现即使吼孩子,他/她也并不当回事儿,甚至还反抗。对此,愤怒又无计可施的父母只能选择给孩子一些惩罚。例如下面两个场景。

  场 景 一

  妈妈:

  别在过道上跑来跑去的……我买东西的时候,你扶着妈妈的推车……你怎么什么都摸?我说过了,扶着推车!……把香蕉放回去……我们不买那个,家里有的是……别压那些西红柿!我现在警告你,如果还不扶着推车,你会有麻烦的……把手拿开……让我来挑冰淇淋……你又跑,是不是想摔倒啊?

  好,够了!你知不知道,刚才差点撞到那个老太太?看来你该受罚了。今晚,别想吃一勺我买的冰激凌。我得好好教训教训你,不能这样行为粗鲁!

  场 景 二

  爸爸:比利看见我的锯了吗?

  比利:没有。

  爸爸:真没有?

  比利:我发誓,我从来没碰过。

  爸爸:那我怎么看见它在外面,都是锈,旁边还有你和小朋友的手推车?

  比利:哦,我们上周用过,后来下雨了,我们就跑回家,我可能给忘了。

  爸爸:你说谎!

  比利:我没说谎。我真的给忘了。

  爸爸:哼!上周你忘了我的锤子,上上周你又忘了我的螺丝刀!

  比利:爸爸我不是故意的。有时候,我真的是忘了。

  爸爸:我会让你记住的,你再也不能用我的工具。还有,最不能让我容忍的,是你还撒谎。明天晚上我们都去看电影,你自己留在家里!

  面对这样的情况,究竟是惩罚还是不惩罚呢?惩罚的话,我们到底是为什么要惩罚孩子?

  对此有些家长这样回复:

  “有时候就是很生气,找不到别的办法管教他。”

  “如果不惩罚,孩子怎么会知道自己错了,以后不再做。”

  “我惩罚儿子,是因为那是他唯一能理解的管教方法。”

  让我们先看看专家关于惩罚的观点:

  惩罚是一种非常没有效果的管教方式,常常会让孩子的行为朝着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,许多父母使用惩罚,是因为没有人教给他们更好的管教方法。

  ——《怎么做父亲》弗特兹·道森博士著

  家长体罚孩子,并没有制止暴力,反而助长了暴力。体罚给孩子带来痛苦,也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。

  ——《暴力与抗争》,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心理系暴力研究委员会

  困惑的家长错误地认为惩罚之后会有效果,但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管教方法根本不起作用……惩罚只能让孩子更逆反。

  ——《孩子:挑战》鲁道夫·德瑞克斯

  体罚带给孩子的影响,没有一样是父母所期望的。孩子受到了“惩罚”,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,他们认为“惩罚”可以抵消他们的“罪行”,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。

  不断用各种行为触发父母体罚的孩子,心里有一个背负罪恶的秘密:他用父母的体罚来洗清自己的罪恶,但是体罚是孩子最不需要的!

  ——《魔法岁月》,塞尔玛·弗利波格

  实际上,惩罚并不解决问题,反而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思。

  那么——“如果放弃惩罚,孩子不就更难管了吗?”

  问题是,惩罚并不起作用。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,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。

  惩罚孩子,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,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

  不能惩罚孩子,那该用什么代替惩罚呢?

 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

  1、请孩子帮忙

  2、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(但不攻击孩子人格)

  3、表明你的期望

  4、提供选择

  5、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

  6、采取行动

  7、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

  我们先来看一组漫画,共同了解这7个技巧的使用场景。

  关于惩罚的问题

  1、对不会说话的孩子,当他去摸不能摸的东西时,是不是可以打他的小手?

  孩子不会说话不代表不会听或不理解。小孩子每分钟都在学习。问题是,他在学什么?

  我们应该像对待一个有自尊的大人一样,给他现在和以后都有用的提示。

  抱走孩子(或挪走东西)时,平静但清楚地告诉他:

  “刀子不能舔,你可以舔勺子。”

  “这个小磁狗会摔坏的,毛绒狗摔不坏。”

  2、惩罚和承受自然结果有什么不同?只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吗?

  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,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者追加他们的痛苦。

  承受自然后果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结果。比起“为了你好”的惩罚方式,更容易让人从中吸取教训。

  3、我发现沙发上有一堆橘子皮。当我问他们“谁干的?”的时候,他们都互相指对方。我该不该找出谁干的,然后惩罚他?

  看到让人生气的事,表达愤怒会对我们更有帮助,而不是确认“嫌疑人”,然后加以惩罚。

  “我对谁干的不感兴趣。也不想指责已经发生的事情。我只想知道现在怎么补救!”

  不用指责和惩罚,我们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担责任上,而不是互相揭发报复。

  “现在,我想让你们俩帮我清理沙发和橘子皮。”

  4、我不再惩罚孩子,但我斥责他做错事时,他会说“对不起”,可第二天,他又接着做。我该怎么办?

  孩子用“对不起”来安抚生气的父母。他们很快道歉也会很快重犯。

  我们要让孩子意识到,他们真诚的道歉、懊悔的感受应该转换成行动。

  对屡教不改的孩子这样说:“对不起意味着采取行动。”“很高兴听到你说对不起,这是第一步,下一步是想一想该怎么做。”

  第一位家长的反应:

  “我已经听够你的借口了!再也不相信你了。这次你要接受惩罚,从下周开始,每天放学就回家,不能出去,也不能看电视。我不在的时候,我会让姐姐看着你,回你自己的房间吧,晚饭已经没了。”

  鲍比会怎样想?“她真坏。我要报复她。”

  第二位家长的反应:

  “哦,亲爱的,你都跑得出汗了。我给你拿块毛巾擦擦,向我保证别再迟到了。”

  “你真让我担心,过来洗洗手,晚饭要凉了……哦,要不妈妈给你热一热?”

  鲍比会怎样想?“我做什么都可以逃脱处罚。”

  第三位家长的反应:

  “你说你在尽力往家赶,但我还是不高兴。我不想再看到你那么急急忙忙的。我希望你说好5:45到家就能做到。”

  “我们已经吃过晚饭了,厨房也没剩什么吃的了,你要愿意就自己做个三明治。”

  鲍比会怎样想?“妈妈真生气了。从现在开始,我最好按时到家,她既然相信我,我不能让她失望……我也不想自己做三明治了。”

  复杂的问题需要复杂的技巧

  鲍比的妈妈用了第三种办法,果然见效。但坚持了三个星期后,鲍比的老毛病又犯了……别急,复杂的问题需要复杂的技巧。

  第一步: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

  第二步: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

  第三步:一起讨论,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

  第四步: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(不带任何评论)

  第五步: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,哪些不接受,哪些要付诸行动

  这五步技巧,单独学习每一步都并不难,花点时间一定会学会。难的是,转变我们的态度,尊重孩子,真正站在孩子角度去看待问题,分析问题。

  我们不能再把孩子当成一个“问题”来纠正,同时也要放弃“成年人总有正确答案”的想法。

  关于“解决问题”的建议

  解决问题前,先对自己做“心理暗示”:

  •“我要尽可能地接纳和倾听孩子。”

  •“我要避免武断、评价、说教。我不去试图劝说。”

  •“我会考虑任何新想法,不管是不是现实。”

  •“我不去担心是否立刻见效。如果我们没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,说明还需要认真思考、仔细调查以及更多地讨论”

  重点在于“尊重”——对孩子、对我们自己,以及讨论时出现的各种可能性。

  关于“解决问题”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:

  开始前先问自己:“我现在在气头上吗?我现在足够冷静吗?”再看孩子情绪,如果孩子愿意讨论,就可以和孩子开始讨论面对的问题。

  1、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(我想你大概觉得……)

  不要急于完成这一步,只有孩子觉得被倾听、被理解,他才能考虑你的感受。

  2、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(我的感受是……)

  这一部分要简短清晰。

  如果你不停说你的担心、愤怒和郁闷,孩子就很难听下去。

  3、一起讨论,找到大家都接受的解决方法

  让孩子先说几个想法,注意避免评价和论断。

  关键的一句:“我们把所有想法都写下来。”写本身并不重要,但把想法写下来,会让说出想法的人感到被重视。

  4、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,哪些不接受,哪些付诸行动

  注意不说贬低的话。(这是个愚蠢的主意)而是描述你个人的反应:

  “这个让我感觉不舒服,因为……”。

  5、跟踪执行

  “谁来负责这个?”“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完成?”

  6、不允许孩子指责你的任何观点

  孩子:是啊。这不可能。因为你总是……你从来不……

  家长(态度坚定):不指责也不讨论以前发生的,我们现在重点讨论的是以后怎么办!

  关于“解决问题”的常见问题

  1、跟孩子制定的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,贯彻不下去了,怎么办?

  再做计划。

  没有一种方法永远见效。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他是在参与解决问题,而不是在制造问题。

  2、每次都需要用到“解决问题”的每一个步骤吗?

  不。任何一步都可以。指出需求上的冲突可以很快找到解决办法。

  妈妈:现在有个问题:你想让我带你买球鞋,我想收拾衣服,做饭。

  孩子:你准备走的时候,我来收拾衣服,等我们买鞋回来,我帮你做饭。

  妈妈:好的!

  3、用了所有步骤,还没达成共识,怎么办?

  也没损失什么。

  通过讨论问题,使我们了解双方的需求和感受,这也往往是我们所期望的。有时候,我们只是需要时间去思考,等等看,会有解决办法的。

  4、如果孩子不愿意和我坐下来“解决问题”,怎么办?

  可以把同样的思路写在便条上。

  亲爱的儿子:

  我想听一听关于……的问题,你是怎么想的。你是不是(想、需要、觉得……),我(想、需要、觉得……),请告诉我你有什么解决办法,能让我们都接受。

  ——爱你的老爸

  学习每一个步骤并不难,难的是转变我们的态度。

  要坚信:如果肯花时间坐下来,和孩子分享彼此的真正感受,我们会和孩子一起想出双方都接受的解决办法。

  一个重要提示:

  当我们出现冲突的时候,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对抗,要放在解决问题上,寻找一种方法,让我们的个人需求都得到尊重。同时,我们也是在教给孩子如何参与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  以上,分享了代替惩罚的7个技巧,希望对你们有启发、有收获。

  本文根据芒果爸爸在言几又书店举办的亲子沙龙《有效、愉悦的亲子沟通之道》第三阶段——“代替惩罚的7个技巧”的分享内容整理而成。

  文中观点源于畅销30多年的经典家教“圣经”——《如何说孩子才会听,怎么听孩子才肯说》一书,文中漫画也来源于此书,考虑手机阅读屏幕小看不清楚,还特别做了优化和完善。

  芒果爸爸的现场分享

  现场观众上台情景演练

  芒果爸爸最后想说的是:

  如果你有育儿方面的困惑或者心得,欢迎加我私信好友,交流沟通。
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

关于妃孕岛

Copyright 2017-2019 feiyundao.com 〖妃孕岛〗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01110号-1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