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人天生就喜欢哭闹 理解孩子情绪让孩子切实感受到安全感

时间:2021-06-11 09:15:41 来源:互联网作者:小白点击:

导读:   前几天,我到同事家做客,原本正在一旁独自玩着玩具的孩子,捧着积木来到同事身边,想让妈妈帮他把积木拼完。  “待会再弄,妈妈在跟阿姨聊天,打断别人讲话是很没礼貌的。
扫描关注公众号

   前几天,我到同事家做客,原本正在一旁独自玩着玩具的孩子,捧着积木来到同事身边,想让妈妈帮他把积木拼完。

  “待会再弄,妈妈在跟阿姨聊天,打断别人讲话是很没礼貌的。”

  一开始,同事还比较有耐心,劝说孩子自己去玩。可孩子依旧不依不饶,同事的脾气一下子上来了,对着孩子直接呵斥了一番。

  “不会玩就别玩了,你再闹我把你的玩具通通扔掉。”

  孩子却闹得更起劲,直接哭了起来。我们的谈话被迫中止了。正想提前离开,让同事好好安抚孩子,同事却一把把孩子拎回房间,还把房门关上。

  “你爱哭,就在里面哭完了再出来。”

  后来,我问起同事是否会担心孩子做出什么偏激的事情,同事却习以为常。

  “他总爱哭,哭得我心都烦,还一天哭好几回,这是坏毛病,不能惯着。”

  很多时候,我们也会看到类似的情景:在开车途中,在电影院里,走在大街上、商场里,孩子说哭就哭总是让家长十分头疼的一件事。

  在大众认知里,哭闹的孩子是不懂事的,是惹人生厌的,是不会体贴的。但有时候,我们对孩子提出立刻“停止哭泣”,也是不合理的。

 

  没有人天生就喜欢哭闹,孩子也一样。

  每一位父母都会希望教养孩子是一个轻松不费劲的过程,可是不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,发育特点的“揠苗助长”式教养,只会带来更多的“麻烦事”。

  家长只有理解孩子的情绪,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,带给孩子切实的安全感。

 

  1压抑孩子的天性,是父母的不成熟

  心理学者Susan David曾指出:让孩子停止哭并迅速变得开心,会让孩子的情绪敏感度变得非常低,未来的情商也会受影响。

  但其实,一味地命令孩子不许哭,压抑孩子的天性,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。

  1.漠视孩子的生理需求,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

  3岁,孩子已经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叛逆期。

  心理学家总结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特征:不懂得控制情绪、缺少关爱和安全感。

  3岁以前,孩子吃饭有爸爸妈妈喂,走路有爸爸妈妈扶着;3岁开始,孩子逐渐拥有了自我意识,很多事情都能够自己去做,也有了自己的想法。

  孩子更加独立,会对周围的环境更加敏感。

 

  电影院太黑了,孩子心生害怕会哭;飞机飞行过程中,气压压迫耳朵,孩子十分不舒服会哭;在朋友家里,妈妈总是抱着别人家的孩子,缺少了关注孩子会哭;父母觉得自家的孩子失礼了,不分场合哭闹,直接说教一顿,孩子委屈了哭得更凶……

  这个过程中,如果父母只看到孩子“哭”的表象,只求一个“不哭”的结果,而漠视掉其中孩子生理、心理的不适感,反而会让孩子对当下的环境产生阴影,加剧了他的应激反应,结果往往适得其反。

  2.堵塞了情绪发泄口,更难走进孩子的世界

  如果说,孩子的哭闹也是他跟父母对话的方式之一,让孩子不哭,相当于给他传递了错误的讯息,爸爸妈妈不想跟你沟通了。

 

  同事小志妈每每谈起自己的孩子总是一脸遗憾,小志今年4岁了,对着她总是藏着掖着。

  孩子会跟奶奶撒娇要玩具,会跟爸爸关起门来说点悄悄话,也会把自己的日记分享给邻居看,可唯独当他们母子两人独处时,小志不闹“小情绪”,也不爱表达。

  可记忆中,孩子在2岁多的时候还不是这样的。他也会哭着找妈妈;会每天守在门边等妈妈回来,给她分享好玩的玩具,只是这些热情都被她的冷漠给击退了。

  那时候我的眼里只有自己,只有工作,如果我多关心关心他,是不是就不一样了……

 

  3岁的孩子,对家长有了不满,内心不舒服却又不知道如何跟家长沟通,不像大人一样能做好情绪管理,就只能大哭不止。

  这时候,父母的关心会成为安定孩子情绪的良药;而堵塞孩子情绪发泄的出口,却会给孩子的世界上锁。

  你以为关上门世界就清静了,其实只是孩子不愿意再麻烦你了。

  2教养孩子没有轻松的方式,要用心

  想要避开上述对孩子情商和天性造成的不良影响,教育出一个健康快乐,既不娇气又懂体贴的孩子,家长是需要下很多功夫的。

  在一次访谈里,郭麒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,就有说不尽的委屈。

  小时候,郭德纲老说郭麒麟爱哭,让他吃白菜会哭,打羽毛球摔倒了也会哭。

  可实际上他连儿子哭的真正原因都不知道。

 

  吃白菜哭了,是因为大家都有椅子坐,而他只能坐在楼梯上,一个人吃着自己不爱吃的饭,也没有人来关心自己。

  打羽毛球摔倒哭了,是因为他倒在草丛里却没有人来扶。而此时郭德纲还跟别的孩子旁若无人地接着打,这个画面着实刺激到了郭麒麟。

  大人们总爱说“多大点事呀”,可是小孩从来不会在乎事情是大是小,他在乎的只是当下的感受。

  很多在大人看起来很小的事情,往往在孩子那里却特别重要。孩子难过的更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,而是因为这件事情引申的其他含义。

 

  所以我们有什么道理要求孩子不要哭?孩子是可以哭的,是可以拥有宣泄自己情绪的方式的,而不是让他们来将就大人的情绪。

  蔡少芬经常告诉自己的女儿:“如果你觉得委屈了,哭吧,哭没错的。只要不要让情绪一直停留在里面就可以了。”

  哭不讨厌,也不丢脸,大人或孩子都会拥有自己的情绪,这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
  父母允许孩子哭,是在给他传递最大的善意:总有人会关心你,愿意理解你。有什么事情,都可以跟爸爸妈妈讲。

  3当孩子哭闹不止,可以这样做

  现实中,面对孩子的哭闹,很多家长会感到头疼和无奈,但其实只要家长能够回应孩子“求助”的信号,孩子的情绪是很容易能被安抚下来的,也不会养成用眼泪来解决问题的习惯。

  当孩子哭闹不止,家长不妨试试这3个方法:

  1.陪孩子看世界

  关于父母为什么不能理解孩子,知乎有这样一个高赞回答:大人从来没有真正蹲下来陪孩子看世界,而是要求孩子来将就他们的世界。

  可是让孩子理解大人的世界、大人的想法是有难度的,我们却可以从孩子的位置和高度看问题,因为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。

 

  在孩子做着一件事情的时候,多留心一下他的心情,他的行为方式。他为什么想要离开一个地方,为什么这么想要一个玩具,又是为什么选择了哭的解决方式。

  再细细观察,孩子每一次哭闹的持续时间是多久,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最快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。要知道孩子很多不可理喻的行为都是能从他们的视线里、感受里找到答案的。

  2.做孩子情绪的引导者

  孩子哭闹的原因可以各种各样,但胡可总可以在第一时间,以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方式去应对。

  抱住他,轻轻拍着他的后背跟他说“我知道,我知道”,孩子很快就能安静下来。

 

  张杰也是如此。抱着孩子,能让孩子觉得很安全。如果他继续哭,就给孩子安全的声音,比如告诉孩子“爸爸妈妈在呢”,或者在他耳边哼一首小曲。

  家长可以借助外力,转移孩子的注意力,减短孩子在悲伤情绪里停留的时间。吃点好吃的,玩一下玩具,先让孩子冷静下来,再循序渐进地找出原因,捕捉孩子敏感的内心世界。

  父母要成为孩子不良情绪的引导者是一门学问,这也是家长学会控制自我情绪很好的过程。

 

  3.以朋友的姿态,耐心陪伴

  最美好的亲子关系,莫过于像霍思燕跟嗯哼一样,彼此成为最好的朋友。

  霍思燕也曾担心孩子跟自己不亲,哭的时候也不愿意说话,她咨询了心理医生才得到了答案:

  真正想跟孩子成为朋友,走近孩子,应该去看他怎么做。顺着孩子的行为去帮他解释,孩子就会觉得你很懂他。而不是老跟孩子说应该这样应该那样,孩子自然也就不愿意靠近父母了。

 

  作为孩子的朋友,在孩子哭闹的时候,你是否能耐心等待孩子哭尽兴,是否能耐心地在孩子情绪平复以后,陪着孩子回顾分析一下整件事情,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。

  不反对孩子哭,不代表鼓励孩子去哭。适当的契机,家长需要让孩子意识到,哭是没有用的,不要依赖这一种方式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,下次他就不会这样了。

  或许这个过程会费心一点,但这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工程,尽可能让孩子不再哭泣,而不是告诉他“你不许哭”。

 

  每一个从孩童时期走过来的孩子,都或多或少哭过,委屈过,有的孩子很幸运,当下就能把心结解开,而有的孩子只能一辈子把心事藏在心底。

 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。我们始终希望,自己的孩子是能被理解,被尊重,哭了会有人关心,不舒服会有人安慰。这也是作为父母,最先能带给孩子的温柔。

  真正用心的教养,爱一个孩子,是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,耐心多一些,脾气少一些;理解多一些,干预少一些。
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

关于妃孕岛

Copyright 2017-2019 feiyundao.com 〖妃孕岛〗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01110号-1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