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减以后有什么变化?让你知道未来已经不是原来设想的样子

时间:2021-09-24 09:49:42 来源:互联网作者:小白点击:

导读: 有一位读者对我说:我觉得双减以后没有什么变化啊。我的回复是:双减最重要的是让你知道未来已经不是原来设想的样子,作为家长,不能按照以前的模式行事了。 其实很早以前我就有个
扫描关注公众号

 有一位读者对我说:我觉得双减以后没有什么变化啊。

我的回复是:双减最重要的是让你知道未来已经不是原来设想的样子,作为家长,不能按照以前的模式行事了。

 

其实很早以前我就有个大约的想法。

重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。

同时,以思维为核心,培养与之相对应的输出能力,如口头能力和书面表达以及相关技能。

但人有时候,就是会犯懒啊。

我心里知道自己该去哪里,但身体还是诚实地躺在原地。

然而安慰自己:旁边的人都是这样干的啦,自己犯犯懒也不会有问题。

 

这种犯懒,一直到双减政策落地。

双减政策,从根本上讲,并没有太过于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。

但我从政策里发现,以前的想法,不对,时代不一样了,再走以前的老路子,走着走着只会无路可走。

于是惊觉,自己确实要做点什么了。


01

首先,我用最优化模型思考了当下的局面。

最优化(Optimization),就是在复杂环境中遇到的许多可能的决策中,挑选“最好”的决策的科学。

最优化,又分为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。

双减之后,老母亲育儿想法发生巨大变化,孩子的一周安排截然不同

 

局部最优,是指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在一定范围或区域内最优,或者说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的手段在一定范围或限制内最优。针对一定条件/环境下的一个问题/目标,若一项决策和部分解决该问题的决策相比是最优的,就可以被称为局部最优。

当能力局限的时候,我们的目标是局部最优解。

而当能力提升的时候,目标就指向了全局最优解。

如果中国在从局部最优走向全局最优,整个教育系统自然也会应然而变。

作为一个普通家长,我们要做的,就是找出什么是我们的全局最优。

我的答案是:

过去,局部最优解是:好好学习,考上大学——等待好工作的降临。

对应的方法是:刷题、应试、考高分、找工作等。

现在:全局最优解则变成了:好好学习,拥有自就业的能力——主动打造一份好工作。

对应的方法可能是:抓重点,培养阅读习惯,兴趣积累,升级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,培养可迁移能力和元认知能力。

原文见:

教育双减政策放大招,普通父母怎样为孩子铺好后面的路,我们用一个图来分析


02

其次,我用“加减乘除”思维模型思考了孩子应该加倍放大的事情,应该回到本质的事情。

双减之后,老母亲育儿想法发生巨大变化,孩子的一周安排截然不同

 

减——

一是减去大量的重复劳动。

二是减去一定的平面化技巧。

三是减去一定的同质竞争。

加——

增加对孩子更具有价值的东西。

将该减掉的部分删减,让多出来的时间,去做更有意义更重要的事情。

乘——

加倍的地方,是孩子的兴趣与热爱。

将孩子的一个点,变成知识+技能+实践+体验的一个面。

除——

化繁为简,回到最根本。

当我们在为孩子的未来感到焦虑的时候,想一想,如果某一天孩子失去了一切资源和技能,当他跌入了人生的低谷,他会凭借什么力量站起来?

一无所有的情况下,你希望他至少有什么?

你是否希望他有对未来的乐观?

你是否希望他有足够的适应力?

你是否希望他能快速思考并做出好的决定?

你是否希望他能采取行动让自己好起来?

积极的人生态度+适应能力+快速定位并决策+行动并改善的能力。这是人生的基石。

原文见:

不设重点班,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,双减后的新学期,我们得做好这四件事


03

而这样的思考,让我得出了这四个板块的内容。

第一类,知识。以三大星系阅读和主题阅读为主。

第二类,技能。以刻意练习为基本方法。

第三类,见识。包括了日常生活和出门游玩。

第四类,思维。从孩子目前的需求出发,培养起思维能力。

双减之后,老母亲育儿想法发生巨大变化,孩子的一周安排截然不同

 

知识和技能,是日常生活中孩子自己行动和积累的事情。

我们做了一个进度表,每天做完学校作业,自己选择一个知识进行记录,一个技能进行练习。某种程度上,这叫自学。

当然,我也在她想要学习的技能上找更优秀的老师,在她想研究的知识上找更全面的资料。

但,她的事情,要她自己行动。

想要有时间自学,前提是学校的学习要变得更加有效率。

原文见:

暑假总结和新学期计划,我只用这四大板块


04

学校内的学习,我用“双系统”课堂学习模型来解决。

一套是下载系统。

一套是储备系统。

下载系统,就是孩子在听课的时候,能不能将老师讲的知识点进行完整的理解,并下载到自己的知识库里。

储备系统,则是孩子在听课之前,已经为这个知识点储备了多少相关信息。

下载系统越快,储备系统越丰富。

而储备系统越丰富,下载系统越快。

反过来,下载系统越慢,储备系统越缺乏。

储备系统缺乏的时候,下载系统速度也将变慢。

明确这套系统后,作为老母亲要做的,就是两件事:

一方面,扩大她的阅读量。

一方面,盯住她的课堂专注度。

原文见:

担心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?想要上课收获更多,孩子需要这两套系统


05

学校使用“双系统”,日常则用“聪明路径”模型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第一步,信息——有什么。

第二步,知识——为什么。

第三步,关联——会怎么样。

第四步,实践——结果如何。

在信息阶段,多带着孩子去观察,去感受,鼓励孩子发挥好奇心,鼓励孩子走出家,走出学校,走出辅导班。

在知识阶段,孩子通过阅读,听故事,等等方法,全面吸收三大星系的知识。

在关联的阶段,则需要通过刻意练习的方法,将孩子感知到的,和他储备的知识,转化为问题,进行思考,并进行思考演练,如果换一种方法,换一个角度,会发生什么,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。

在实践阶段,当孩子遇到生活、学习、交友的问题时,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出解决的办法。

积累的信息越多,知识越多,关联越多,实践越多,孩子就能越聪明。

原文见:

怎样让孩子把聪明变成自己的基本功?用这个聪明路径,每个孩子都可以更聪明


06

想要培养孩子的“聪明”基本功,同时打开孩子的见识和思维,我进行了以下的安排。

第一,继续保持大量的阅读。

孩子已经养成了阅读习惯,不管是在自己家还是去书店或者去朋友家,她习惯于陶醉在书海里。

阅读的行为模式已经养成,我基本不去干涉。

唯一的要求是:多分享,多思考。

尽信书不如无书,接受信息不如创造信息。

 

第二,开始启动社会热点话题的认知。

这是我自己一直以来的弱势版块。

我自己喜欢看书,很少关注新闻。

但我发现这样不对,当我们身处几百年不遇之大变革,怎么埋首于一方窄屋内。

我开始给孩子找以她的年龄能理解的热门话题,将它变成一个小故事,再辅以相应的视频,以及能拓展视野的阅读资料。

比如讲残奥会时,我们就拓展了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的阅读。

讲亚洲象的迁徙,我们顺便了解了亚洲象的基本知识。

通过聊天,提问,让孩子思考。

而且慢慢过渡到进行一次主题演讲的引导上。

培养她的见识和思维,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,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,又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。

同时培养口头表达能力。

口头表达能力其实就是:我知道+我有想法+我能有逻辑地说出来。

不执著于发音和动作,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表达,愿意表达。

原文见:

聊天和口才练习

 

第三,将生活作为研学项目,培养感知能力和写作能力。

感知能力,能帮助孩子接收到外部的信息。

写作能力,则能帮助孩子更有目的性地去感知,同时,培养起思考能力。

怎样培养感知能力?

我们经常会参加一些研学课程,从这些课程里,孩子能够认知昆虫、植物等,这些都很有意义。

但从感知能力的根本意义来说,真正的感知,需要在生活中培养。

生活中充满了细节,一条毛巾的细节,一间房间的细节,一群人的细节,声音的细节,颜色的细节……

想要学会感知,除了生活,没有更好的老师。

而学会写作,也是要拜生活为老师。

有生活,有细节,才能写出细腻的句子。

我喜欢的汪曾祺和年少时喜欢的三毛,都是细节家,生活在他们笔下被婉婉道来,让你看到他们的世界。

你看汪曾祺写的蝈蝈。

蝈蝈我们那里叫做“叫蚰子”。因为它长得粗壮结实,样子也不大好看,还特别在前面加一个“侉”字,叫做“侉叫蚰子”。这东西就是会呱呱的叫。有时嫌它叫得太吵人了,在它的笼子上拍一下,它就大叫一声:“呱——”停止了。它什么都吃。据说吃了辣椒更爱叫,我就挑顶辣的辣椒喂它。早晨,掐了南瓜花(谎花)喂它,只是取其好看而已。这东西是咬人的。

汪曾祺文集

多普通的昆虫,被他写得兴味盎然。

而现在的孩子,基本已经没有生活了。

所以写作的时候,难免三两句话结束,眼睛看不到,心里就没有感受,怎能写出来!

拜生活为师,学会感知,学会写作。

所以,我开始设计家庭研学项目。

再普普通通的生活,小小的设计一下,细心地准备一下,就有许多乐趣。

目前我出了很多研学项目,去图书馆,去赏月,去草地上玩,在家里收拾房间等等。

我还有很多想法,比如坐上公交车,在从未到过的站下车,或者冬天冷极了的时候去看路边热腾腾的红薯摊子,等等。

我想把生活放大,让它的趣味回来,让孩子变成有趣的人,让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有趣。

原文见:

周末不上兴趣班不上辅导班,我们专心干这件大事


07

所以,这样安排下来,事情就变得清晰有条理。

孩子在学校上课的时候,发挥她的双系统,不断下载不断储备。

孩子回到家后,完成学校作业,开始她的自学模式,积累主题知识,锻炼爱好技能。

周一到周五,我们会就一个或多个社会热点持续地研究,周五的时候,演练一次主题演讲。

周末的时候,我们带着孩子,选择一个研学项目,出门。

 

整个安排的基本指向——

第一个层面,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技能的人。

第二个层面,成为一个有见识有特色的人。

第三个层面,成为一个会思考,会学习,会解决问题的人。

 

再分解一下,孩子和父母各有各的任务,而且非常明晰。

孩子要做的事情有:

将学校学过的知识从不会慢慢学会;

自主阅读和研究;

自己练习技能;

自己成长。

 

作为家长要做的事情有:

陪孩子养好学习习惯和方法——

对应场景:孩子放学后,问:你今天课堂上举手了哪几个问题呢,说来听听?你会的有哪些,不会的有哪些,怎么记住这些不会的呢?

找更好的老师更好的资料——

对应场景:你想学什么,这个老师那里你能学到什么,不懂的地方你会找老师提问吗?

陪热点聊天——

对应场景:睡前,思维岛里选一个主题,开聊。

陪家庭研学——

对应场景:周末,研学项目里选一个,出门。

看起来事情很多,其实最后要做的事情很简单。

 

抓住重点,化繁为简。

一方面,抓长期目标。在这种练习和积累下,孩子成长为一个好好学习,拥有自就业的能力,能主动打造一份好工作的人。

一方面,抓短期目标。每一天都踏踏实实地度过,不辜负今天,不浪费明天,享受生活中的美好,了解社会的动态运行。

《孙子兵法》云:

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,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

心中知晓变化,谋而后动。

当我们向着未来走去,未来也向着我们迎来。

当我们感受当下美好,美好发生在我们身上。
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

关于妃孕岛

Copyright 2017-2019 feiyundao.com 〖妃孕岛〗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01110号-1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